“我们自己拍的演出视频还没上传,热心观众已经在抖音先发了。”2月19日,上海沪剧院汾阳路150号敞开大门,迎接今年首批观众。工作人员没想到,这场沉浸式演出效果远超预期,现场观众拍视频宣传,直播间观众超过3000人。
“春节期间,文化进万家?沪剧贺新春2021新年慰问演出深入社区,把优秀剧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这次我们把观众请进来,邀请斜土街道和天平街道居民上门看戏。”作为“总导演”,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一大早就忙了起来,从选场景、架设机位、演员走位,她都手把手做指导,“大家要走到人群中,与观众近距离互动。剧场空间是有限的,而我们的花园是无限的,从二楼平台沿着楼梯一直走到花园各个角落,每一步都是表演。”去年汾阳路150号做过沉浸式表演,因为疫情取消现场观众,改为录制视频在网络播放,“这次请观众现场感受,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还特地在二楼露台安排乐队现场伴奏。”
汾阳路150号位于徐汇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1号楼已经102岁。作为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它在抗战结束后成为白崇禧及其子白先勇的府邸,俗称“白公馆”。上世纪80年代末,越友酒家进驻1号楼。1987年,白先勇时隔39年重返上海,观看上海昆剧团《长生殿》后宴请蔡正仁等主演,定的正是越友酒家,留下“请客请到自己家”轶事。
邬达克在上海的作品种类丰富。1号楼属于早期仿古典式花园住宅,具有典型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格,主立面有弧形大台阶通向入口。拱券、弧形窗等细部精美。大面积花园景观保存完好。二层大厅原有格局及装饰如十字拱顶面、天花线脚、墙面线脚、木质腰线、木护壁等,都遵循同时期、同材料、同工艺以及珍贵的历史照片进行复原,连洗手间地坪也参考邬达克的黑白棋格风格。占地面积5900平方米的花园树木成荫,南侧椭圆形水池已恢复原样,饰面为白色花纹大理石。
19日演出节目围绕“花园洋房”展开。《石榴裙下?轻轻叩开伊心扉》《叛逆女性?抢绢头》《雷雨?花园会》《春二三月草青青》响起,演员们或是行走在花园小径间,或是扶梯而上,依靠在百叶窗前,演绎沪剧经典。观众们一边轻声跟唱,一边举起手机。
上世纪3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年代,同时期代表上海声音的沪剧也开始以“西装旗袍戏”表演形式在上海红火发展起来。旗袍与沪剧在碰撞中诞生250多出“西装旗袍戏”,这些题材来自社会新闻、现代小说和中外戏剧。茅善玉表示,这些戏在百年花园洋房演唱,格外有感觉,对青年演员也是新尝试,“演员在舞台上,有很多道具以及走位定点帮助演出。现在到了花园草坪自由空间,通过假山、摇椅帮助入戏。直播镜头缩短演员与观众距离,观众看演出同时,通过弹幕提建议,对演员成长是最好的督促。接下来我们要去浦东三林和嘉定演出。22日起陆续在逸夫舞台、美琪大戏院推出《雷雨》《一号机密》《金绣娘》等大戏,每条建议都能帮助青年演员们尽快打磨好戏。”
“沪剧院将发挥汾阳路150号地理优势,坚持主题明确、创意新颖的沉浸式演出,节目贵精不贵多,能抓住网友眼球。”茅善玉强调,沪剧院每次直播力求达到综合性艺术体现,交响乐有草坪音乐会,沪剧也在通过类似方式“破圈”,消除舞台演出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将有沪剧特色的节目带入网友生活,走近更多初次认识沪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