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目前登记在册的户外招牌有约36万块,如何兼顾安全与个性?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正式施行,在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了户外招牌的设置要求与规范。
《办法》共27条,规定由市绿化市容部门编制技术规范,并对招牌内容、设置位置、设计制作、施工安装、维护保养、安全检测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办法》明确区绿化市容部门需编制本区的设置导则,针对的是在主要道路沿线和景观区域设置户外招牌,以及设置户外招牌涉及文物、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等情形。而街镇则应发挥属地优势,编制设置导则,为体现本地风貌、特色起到导向作用。技术规范和设置导则的编制中,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在管理模式上,《办法》实施“常规许可+告知承诺”的分类管理。对涉及历史风貌保护、文物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以及因招牌结构、体量、位置等因素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情形,继续采用常规许可方式。而对其他户外招牌设置,实行告知承诺。《办法》也明确了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具体情形,包括设置箱体式整体结构或者大型垂直外墙式户外招牌、高度大于2.5米的独立式户外招牌、超过建(构)筑物3层或者在建(构)筑物10米以上部位设置户外招牌等。
强化户外招牌设置安全,是《办法》的重要内容。招牌的设置人作为安全责任主体,设置人应当办理许可、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和整修、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对纳入常规许可范围的户外招牌进行定期安全检测等。同时,引入信用机制、实施失信惩戒,引导设置人承担依法设置、维护保养、检查检测、自行拆除废弃招牌等责任。
而设置人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体,也有相应责任。设计、安装和检测单位,应承担质量和安全责任。建筑物所有权人负有督促责任,如果设置人终止办公、生产经营或搬迁导致招牌无人管理,所有权人应依法拆除招牌。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年初以来已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办法》施行的各项准备,包括完成8项配套制度规范建设,完善市、区、街镇三级管理体系,同时建设纳入“一网统管”、涵盖事中事后监管的全流程信息平台,并于3月1日同步上线。此外,《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2021版)》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下阶段,市绿化市容部门将加快制度规范建设,起草完成配套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设置导则、恶劣天气预案,公布具备户外招牌设计、施工安装、检测等相应能力的单位名录,完善户外招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调整“一网通办”许可办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