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出版的第一部论述“诗人田野调查”的观念、行动与写作的诗学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最近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引发文坛热议,并在图书市场产生不小影响。
该书既是当代诗人、小说家、批评家周瑟瑟的一部个人体验式的诗学批评文本,也是一部中国诗歌田野调查现场手记。据悉,周瑟瑟试图通过“田野调查”进行“有现场感的写作”,记录诗歌与人类的生命历程,体验诗歌与人类的共生关系。
↑周瑟瑟
作者周瑟瑟:这是对叶圣陶等人的致敬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是我过去数年的一部分足迹,我走过的路,读过的诗,思考过的问题,立此存照。”周瑟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很感谢近年到访的地方与论述过的诗人,仍然对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费孝通、叶圣陶他们当年的乡村建设实验与田野调查感兴趣,“我发起田野调查有对他们的精神恢复的意思,本书更是对他们的致敬。”
周瑟瑟近年开展“中国诗歌田野调查”,以口述实录、民谣采集、户外读诗、方言整理、问卷调查、影像拍摄、户外行走等方式进行“走向户外的写作”,像古代诗人李白、杜甫一样在大地上行走,获取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与经验,提出“诗歌人类学”的观点,寻找关于时间、自然、生命、神秘、进化等未知的经验,建立在人类原居环境下的当代诗歌经验,这种经验被现代社会所遗忘。诗歌不止于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它同时是人类学的一部分,诗歌构成了人的历史与现实。
名家邱华栋:这是一部有特色的诗论集
周瑟瑟的《中国诗歌田野调查》一经面市,就受到各界知名人士的关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诗人邱华栋点赞道,“这是近年出版的一部有特色的诗学评论集。它的特别在于周瑟瑟在诗歌现场发现问题,并在写作中试图去解决,比如当代诗歌的语言、写作方式、诗歌与人的关系等问题,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邱华栋表示,周瑟瑟是一个有实践精神的诗人,他以亲身经历的生活来提出问题,比如本书的第一篇《洞中写作·诗歌人类学》,他在贵州馁阳的一个山洞探险时想到“人类原居环境下的当代诗歌经验”,周瑟瑟得出,“找到了我所需要的陌生的经验,关于时间、自然、生命、神秘、进化等未知的经验。”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是诗人周瑟瑟的一次非典型诗歌写作学的尝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认为,周瑟瑟试图走出诗歌的文本中心主义,将诗歌写作理解为一种诗学行为,并通过田野调查、民歌采集等方式建构一种他称之为“诗歌人类学”的写作和生活方式。
从2015年,周瑟瑟发起“诗人田野调查”到2017年提出“走向户外的写作”,这一路走来,更坚定了他作为“户外”的亲历者,见证者,介质于户外,中立于户外,保持于户外,粘附于户外,只求对应“户外”最真实、最客观、最细节、最直接、最个人的“察识点”,敢于把户外的立体化、生命的分裂感以及时代的错落状呈现出来。我非常欣赏他自觉地走向户外,考察个体生命与整体生存境遇之间显豁或隐匿的必然关系,尤其是走向户外承担焦虑的勇气。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曾琦
编辑?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