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觉得厉害的人或许有很多,但能让你佩服的人不多。后者大都有两个特质:要么突破了你的想象,要么是你向往的存在,总之,他们都是你学习的榜样。
中国户外圈,大约有1000多万人,每一个人都在认真对待这份不被大众所理解的运动。
明知户外危险,毅然决定前往。双腿残疾了,也不曾半点安分·····
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初心,什么是尊重····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户外路上,谢谢你的出现,帮我驱散了迷雾。
我佩服的人是·····
坚持锻炼的老人
因为年龄限制,我们自然而然的认为既然年纪大了,就该过着退休的安逸生活,不给子女添麻烦。身边的老人大都被同化,过着一般无二的闲适生活。
但来到户外,你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人七八十岁还在参加马拉松,骑行世界,爬雪山、越草甸···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
你的世界被重新定义,70岁的人生也可以这样精彩。
2017年柏林马拉松赛道上,78岁的中国老人罗光德带着五星红旗,冲过了勃兰登堡门的终点。
2018年,70岁的野狼,登上了人生第一座雪山,此前他已穿越鳌太、徒步尼泊尔abc、冈仁波齐转山徒步·····
2018年,伦敦马拉松赛道上,年龄最大的参赛者--87岁的斯达布鲁克,以8:21:44的成绩完赛。
这样的事迹,在户外算不上新鲜事。但他们却让我觉得,这样老去的姿态很美,谁说70岁的生活就只有一种颜色?
我不言老,不认老、不服老。我还挺能“折腾”的,我生活还挺好。
敢于走出生活舒适区,坚持到底的人
每天潇潇洒洒,玩玩手机,吃酒喝肉的生活爽快惬意。但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亚健康,日益剧增的肥胖,整日整夜的失眠····
纵然如此,依旧有很多人选择随波逐流,日复一日的重复昨天的生活。即使有锻炼身体的想法,也不过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节奏。
我之前有个同学,上大学的时候不是上课,就是窝在寝室打游戏,有时还会通宵,根本不运动,但谁也没想到他现在做了健身教练。
之后和他聊天中,他说,“起初想到锻炼,纯粹是为了减肥,也没想过会做健身教练。以前是一动,身体哪里都不舒服,现在是不去跑几圈,总觉得浑身难受。”
老实说,刚走出舒适区的那段时光是最痛苦的,很多人在这就无功折返了,能一直坚持下来的人,真的了不得,至少在意志力方面就秒杀了一大批人。
对自己狠一点,让你的努力配上你的雄心壮志。
身残志坚,依旧热爱生活
奔跑不只是属于双腿健全的人,有些人哪怕身体残缺,但他的羽翼仍然如此光辉,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不平凡的光芒。
夏伯渝,中国无腿登山家。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腿,从此假肢便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纵然如此,他心中的珠峰梦却从未熄灭。43年间,他曾5次向珠峰发起冲击,一次次出发、下撤,失望、无奈,在不断肯定和否定间,于2018年5月实现了43年的梦想。
面对风雪,他从来不曾后退。
他曾无数次问自己:“我和别人有什么区别吗?”
“我得比别人更加努力。”
生活很苦,但他依旧热爱生活,甚至做到了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生活没给的,我们自己给。
顾全大局,重视团队精神的人
《人间世》中说到,一个人一旦面临生死考验,教养就显露无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尊崇本心,所以,在生死之际依旧顾全大局的人,有多令人敬佩。
之前采访王铁男老师,他提到在创造中国人首登博格达峰的记录时感慨万分。
当时在冲顶的时候,队员杨志胃出血。他在落下队友相当一大段距离的时候,却依旧选择将气罐交到王铁男手中再下撤。
期间王铁男曾试图向他走近,但都被他拒绝。他说,“你得省着体力,去冲顶。”
以团队为重,说的很轻巧,但有多少人在关键时候能做到。谁不是希望自己能省一点气力,舒服一点。
但杨志做到了。以团队为重,这不只是一句口号,为了冲顶他们准备了2年。
尊重别人意见
在户外,最怕的是遇到喜欢左右别人想法的人。他们以为自己很厉害,不听取别人意见,总是一意孤行。所以,尊重别人的意见就显得尤为可贵。
之前在贴吧上看见这么一则故事,两名驴友相约去爬雪山,在距离峰顶只有500米的地方,选择下撤。
因为之前有过雪崩的情况,在对风险进行预估之后,老驴认为不能再登下去了。另一位驴友虽然想继续登顶,而且顶峰就近在咫尺。
但出于对老驴的尊重,也就听从了下撤的建议。两人一同下撤了。最后的结果是,在他们平安下撤后,果然雪崩了。
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修养,是尊重。他们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不同的意见,听从不同的声音。
大海浩瀚无涯,是因为他收容每一朵浪花;
天空广袤无垠,是因为他拥抱每一朵云彩;
大地生机勃勃,是因为他热爱每一个生命。
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户外开始越来越好,呈现缤纷的颜色。在敬佩之余,他们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老师。
2019,愿我们越来越好,成为别人佩服的人。
获得更多户外资讯,请关注微信【行装说】,一个专注于户外的公众号,装备、知识、游记、美文、户外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