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户外网 - 户外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登山攀岩 | 国内资讯 | 户外常识 | 户外访谈 | 户外美食 | 游记攻略 | 户外保险 | 国际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中国旅游十年回顾:户外产业需要更多远见
P.biz | 商业搜索

中国旅游十年回顾:户外产业需要更多远见

信息来源:h-u.cn   时间: 2012-11-16  浏览次数:593

     从2002年至2012年,十年的历程,差不多对应着户外行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轨迹。中国的户外运动人数出现快速发展,各种户外店遍地开花。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户外事故也开始出现,驴友丧生荒野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官司也随之而来。有业内人士说,中国户外产业目前刚刚起步,需要的是更多的远见。D24-D2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事件1 商业登山在蹒跚中起步
    【事件回放】
    商业登山在中国已有十多年历史。2000年青海“玉珠峰登山节”已是收费服务形式的商业登山,有正规的协议和操作。之后各地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商业登山活动。
    见证人:十一郎,户外资深人士
    国内商业登山服务在服务意识、风险与成本分析、体系化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失。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组织者自己也想登顶,想把自己的费用平摊进去,这就出现了问题。商业登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服务方,付款方接受服务、超出自己原有能力获得高海拔攀登能力。这是商业登山中的市场原则。如果和这个原则背道而驰,商业登山的服务方在危机的时刻就可能会抢夺资源。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2009年,业余登山者吴文洪在珠峰北侧遇难。他之前只登过海拔不到2000米的黄山,本来不符合要求,竟获得组织者认可通过。对过往组织活动成绩的盲目自信,对客户人数的盲目追求,对活动风险的考虑不周,也许都是原因。
    高山救援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中国的高山范围很广泛,绝对高度又高,所以在中国的高山救援,机械能力的介入有限制,还有技术问题、费用问题等等。
    高山救援,是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还有各地政府、各景区的管理职能等。救援的费用较高,商业保险能不能参与进来?救援系统怎么搭建?很难做到全国一张网,能不能先在这个区域组建本区域的救援网络?信息收集方面,什么人进山了,是否保持通讯畅通?
    以珠峰为例,四五月是攀登高峰期,是不是要设置一个救援队,让5-7个有能力有经验的高手,在海拔6500米的高度做好救援准备,准备好物资,要求每个队伍带对讲机?救援队对攀登计划有掌握,如果出现体力衰竭等问题,是能够救下一部分的。这就需要投入,还有责任承担的问题。这方面我国法律不健全,公民意识也欠缺。
    在区域性的非高海拔的地区,例如在北京、深圳这样户外运动基础较发达的地区,救援机构基本是民间发育,获得政府部分支持。救援需要跟公共服务结合,森林警察、110、水警都结合进来。
    事件2 国际户外展会进京试图更接地气
    【事件回放】
    2012年,ISPO进入中国第八个年头,ISPO China更名为ISPO BEIJING,这是一次试图更接地气的本土化改造,作为慕尼黑国际户外用品展的中国版本,其背景是著名的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等。
    见证人:张恒,三夫户外总经理;王亦磊,ISPO BEIJING高级项目经理;老猫,户外爱好者
    在中国,专业户外渠道覆盖的人群很小众,户外消费人群主要是日常穿着,装备类的销售要弱很多,所以很多品牌愿意走商场模式,做自己的旗舰店,更注重时尚性,这就是中国特色,也和户外品牌的定位有关。在国外,更多是户外卖场的模式。在国内,如果要购买全套户外装备,目前可能只有在三夫这样的户外店里能够挑选到。
    很多户外品牌都不了解中国市场,他们要体会气候的差异,购买力的差异,审美的差异,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做不到。户外爱好者老猫称,移植到中国的ISPO China,味道已经变了。主要是一些小品牌或者刚进入中国的户外品牌来寻找招商渠道,而已经在中国做好的户外知名品牌的销售渠道已经铺开了,不需要通过展会来寻找代理或销售等合作机会,一些大的品牌并不认为ISPO是展示最新产品的舞台。ISPO BEIJING 高级项目经理王亦磊解释,还有一个原因是,诸多的参展商到ISPO BEIJING,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来抄袭,抄袭面料,抄袭设计。
    从总体环境来说,穿着户外服装的人越来越多了,周末公园里的帐篷多了,单层帐篷的销售在增长,这不是要过夜的需求,只是周末休闲,说明轻度参与户外的人群在增长。另一方面,双层帐篷的销售在降低,说明深度参与户外的人群没有大的增长。
    事件3 “中国杯”让国人走近帆船和海洋
    【事件回放】
    2007年首届中国杯,参赛的帆船不多,甚至能看清有几艘船。今年的中国杯吸引了33个国家和地区的99支船队报名参赛,赛事规模创历史之最。中国杯还首次举行了近岸对抗赛,让观众站在岸边就能清楚地观看,不仅“零距离”接触帆船,而且对这项运动产生了初步认识。
    见证人:晓昱,中国杯帆船赛创始人之一兼首席运营官;杰森·希尔(Jason Hill),新西兰奥克兰旅游局局长
    新西兰奥克兰旅游局局长杰森·希尔说:“我明白现在的群众氛围离比赛的规模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个是必须经过实践积淀的,一切的关键就是坚持。中国已经有了很多一流的设施,下一步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简易的和让民众更方便使用的码头、航海设施。”
    中国杯走过的6年里,本土参赛船队在提高,晓昱称,尤其是今年赛场上,本土船队“海狼号”以8场比赛全部第一的成绩,毫无悬念地获得IRC3组别总冠军,成为第一支获得总冠军的本土船队。中国杯帆船赛不仅是深圳的文化事件和生活方式,也是世界的;不仅带动深圳商业发展,也让帆船世界商机无限。晓昱说:“希望中国杯未来是世界的中国杯,当然这个设想不是梦想。”
    ■ 潮流词
    希夏邦马山难
    2002年8月的希夏邦马(8027米)山难,北大山鹰社队员五人遇难。当年这起事件引发了一场讨论:为什么登山?这件事也影响了后来高校学生登山社团的发展。2002年之后,人大、厦大、北师大登山队都是在这个背景下成立。2002年之后成立的高校登山队更多都是来自学生自发的社团组织,而没有学校的支持,或者说是很谨慎的支持。安全风险控制成为登山的最重要问题。
    外贸货(原单货)
    “我的衣服在家附近的外贸店里买的,不到200元,都是英文,我也没看懂。但是听店员说,这用的都是进口防水面料,防风、保暖、透气,穿着挺好的,和那些商场里卖的衣服差不多,就是比较肥,没那么苗条。”“我不知道什么是户外产品,身上的这件衣服是女儿十年前买的,现在看起来是不是也很时髦?我一般到了冬天都穿它,非常耐用。”如今,当猝不及防的冬天降临,大风天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和听到一些普通人和他们的户外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户外网证实,仅供您参考